

大家一直都想了解洪灾中的山西人水退了赶紧回家,地毁了从头再来和一些山西洪水气候相关的话题,接下来小编带你走进洪灾中的山西人水退了赶紧回家,地毁了从头再来的案。
经济观察报编辑高飞昌10月13日晚,山西运城再次下起小雨。
河津市北张村66岁的农民王阿姨又开始唠叨了“庄稼都不敢再种了,田里的七八亩玉米、小米怎么收呢!””
今年夏天收完小麦后,王阿姨特意又撒了几亩玉米种子。一是她觉得现在收割已经机械化了,一个人就可以搞定;其次,这两年玉米价格上涨了,她想卖掉更多的。
没想到从9月中下旬开始,雨就一直下个不停。看到收获的时候,土地太软太滑了,有的地方还有水。收割机无法进入地里,只能靠收割。人手。年迈的王老太担心自己的身体无法承受,一直后悔着“早知道就不种这么多了。”
在运城地区的村庄里,很多农民都像王阿姨一样,全家老小都日夜赶到地里收割,即使有些地块的庄稼还没有完全成熟。
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10月2日至7日短短5天内,山西省降雨量达到200毫米,是山西省常年降雨量的一半。强降雨导致山西省37条河流几乎同时发生洪水。
山西省的“母亲河”汾河也出现了数十年来罕见的水位暴涨。运城位于汾河下游。继汾河中上游太原、阳泉、吕梁、晋中、长治、临汾等地区先发洪水后,10月7日至9日运城也遭受洪水袭击。汾河自东向西流在郓城流经新疆吉山、河津、万荣四县市后汇入黄河。这四个县市无一例外都受到汾河洪水的严重破坏。
有些人措手不及,连夜搬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被洪水淹没。从河坝涌出的水的深度和规模令人震惊。数十万亩农田被水淹没。过去一周,降雨、洪水、道路破坏、山体滑坡等都给山西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许多当地人表示,他们几十年来从未见过如此大量的水。外界也不明白,被认为干旱的山西为何下如此大的雨。一些专家说是天气改变了,而另一些专家则说是气候改变了。
“只要一切都好”,这是人们最常听到的自我安慰的话。现在,外界援助开始大规模进入山西,山西人民也已经开始自救。
宝坻人的眼泪
万荣西滩、河津连波滩是当地人熟悉的黄河滩。现在这两片漫滩都被水淹没了,漫滩里的农作物几乎都被淹没了。总面积约四五百万亩。为了实现“保民、保村、保城”的防洪目标,当地政府别无选择。
10月9日,汾河河津段迎来洪峰,流量逼近每秒1000立方米,是平时的30多倍。汾河的水首先漫过堤坝,冲进两岸的农田,然后出现了两三个刑场。
河津市汾河南岸仓底村发生了一次处决。村里村民张大爷从9日起多次到田间检查水源。他希望玉米地里的水位能尽快下降。汾河北岸的白地村也发生过一次处决。杨老板在村里的木材厂被水淹了,他不得不连夜从水中抢救物资。
9日封堵汾河北岸杨村决口变得困难。河津市紧急启动防洪预案,将洪水分流至拥有10万亩滩地的连波滩,以及连波村等十多个村庄的滩地。刚刚淹死了。
连波村是河津市最大的农业村。由于靠近黄河,拥有大量滩涂土地。正常年份,这些土地用来种植农作物,还有韭菜、药材、花生等经济作物。连波村不少村民从事韭菜种植,丰收的年份可收入数千万甚至上百万元。然而,洪水来了,所有的韭菜地都被浸湿了,连波村也被水包围了。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万荣县西滩。汾河最终在万荣西滩庙前村汇入黄河。万荣西滩拥有滩地3万至40万亩。近年来,西滩已开发成为旅游胜地,也有大量农作物种植地。
由于河津市连波滩很快被填满,且有水流返城迹象,10月12日凌晨,万荣县连夜在西滩开洞,让洪水流入黄河尽快地。事实上,在上世纪八、十年前,万荣西滩就是汾河汇入黄河的通道。当地人说,现在汾河又回到了原来的河道。
除了莲泊滩、西滩本地的种植户外,还有不少外来的授地种植户。来自河北的老李在万荣西滩承包了80亩山药地。一亩地的承包费约为1500元。考虑到化肥、农药、人力的投入,每亩成本在6000元左右。八、十亩地光是就花了五十万元。一场洪水让老李损失近100万元。
老李一提到这件事就忍不住哭了。黄河滩拥有土地的种植者是河津市和万荣市洪水的直接受害者之一。
新疆吉山、河津、万荣4县市大片农田被淹没,其中以玉米地为主。被淹的农作物基本被毁,即使收复也只能用来喂养牲畜。至于秋粮要收,冬麦要种,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运城市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9月下旬以来,受降雨影响,该市约100万亩农作物受到影响。截至10月初,秋粮收获面积占总面积不足五分之一。冬小麦播种面积36万亩,不到去年同期播种面积的3%。
运城市新闻办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10月12日14时,全市13个县131个乡镇、村庄发生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186万亩,其中绝收面积2984万亩。
张大爷算了一下,一亩玉米地的投资至少要750元。他自己的十亩地花了近万元,现在却全部浪费了。“我又不是挨饿,玉米主要是卖的,如果不收成,损失就很大了。”张叔叔说道。
被淹没的房屋
洪水到来前,万俟西滩、河津连波滩群众已及时转移,未造成人员伤亡。10月10日以来,汾河水位缓慢下降,但连波滩、西滩积水并未明显减少。现在这两个县市的题是排除积水,防止积水渗入村庄和城市。
从河津市沿汾河向东一站就是稷山县。10月8日,汾河洪水过稷山。稷山县稷丰镇汾河以南的靖平村、霞飞村等多个村庄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被淹了。村庄积水深度约两米。直到10月14日,井坪村等村仍有大量积水,被水浸泡了六天。稷山县8日前紧急疏散7000余人。
稷山县位于汾河北岸。由于洪水泛滥,汾河南岸通往灾区的两座汾河大桥仅保留其中一座。然而,稷山汽车站东侧通往汾河大桥的环岛处,积水阻碍私家车通行。为了方便汾河南岸人们的通行,稷山县在汽车站设立了“轮渡站”。人们可以乘坐卡车、皮卡车以及叉车等大型设备出行。“我感觉那辆货摊车本来就是用来拉牲畜的,有一股味道。”从大卡车上下来的稷山市民小孙说,“这也是我第一次坐车,感觉还蛮有趣的。”
13日,稷山县境内班车暂时停运,原因是水深增至近三米,连大货车都难以通行。家住稷山县汾南一侧的侯先生说,被淹的井坪村恰好位于汾河拐弯处。这里地势低洼,河水冲击力较强。水坝太窄,导致洪水泛滥。
从稷山县沿汾河逆流而上,向东就是新绛县,是汾河进入郓城边界的第一站。新疆所处位置是汾河自北向南、向东向西流淌的拐点。此外,汾河支流惠河也在此汇流。新绛县洪水十分猛烈,洪峰流量达1125立方米。米。
该县城10月7日遭遇洪水,桥东村附近的汾河北坝发生20余米大决口,洪水迅速涌入县城。半个县城被淹,数十个村庄被淹。经过一整天的围攻,突破口被堵住,近两万人被迫搬迁。
运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10月12日14时,全市13个县131个乡镇、村庄发生洪涝灾害,受灾人口645043人,倒塌房屋6620间,严重受损5889间。8,541普遍受损。疏散群众44075人,转移群众41306人,集中集中群众4040人。80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646条被水损坏,省国道12段被水损坏,城北143条高速公路被水损坏。经济损失总额23614.575万元。
房屋被洪水淹没、被搬迁的人们还无法回家。他们的安置点很多是各县市的中小学。安置点的居民并不完全满意。他们急忙出来。一些安置点人满为患。另外,天气寒冷,一些人想念家乡。
当地政府不时提醒民众水灾后注意卫生题。洪水过后想要回家,必须经过消、烘干、房屋质量评估。现在还不是时候。
但也有一些搬迁群众舍不得丢掉家里的东西,或者不愿留在安置点,就偷偷跑回了家。为此,新绛县专门发出通知,要求他们不要私自回去。
自救、救援、等待
汾河有洪水的历史,但汾河中下游最大的洪水还要追溯到1996年。因此,在很多年轻人的心目中,汾河就像一条“小溪”。
事实上,九月下旬的时候,汾河水面已经变得非常宽阔,比平时还要宽阔。河津市汾河北岸黄村街道办事处的村民从一个月前就开始守卫大坝。由于这里汾河大桥的长度不再像河面那么宽,水已经漫到了原本连接桥面的下沉路面上。
虽然之前政府部门已经发出过警告,但当洪水来临时,大家还是感到很惊讶。事实上,不仅是当地人,外界也很困惑。洪水发生后的头一两天,各大媒体并没有意识到一向干旱少雨的山西发生了洪水。
有气象专家分析,与7月20日河南洪水相比,山西受灾面积更大、受灾人口更多。
山西省新闻办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10月11日,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33起,以崩塌、滑坡为主要类型,造成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此次强降雨共影响山西省11市76县17571万人。此次灾害已造成15人死亡、3人失踪。紧急搬迁群众120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5769万亩。195万间房屋倒塌,受损严重。182万台,直接经济损失5029亿元。
更严重的是,现在气温寒冷,在这样的季节开展救灾救援工作难度很大。10月7日至14日,汾河沿岸4县市的首要任务是抢险救灾。
小编在运城市采访时注意到,汾河沿线各村都派出青壮年人员巡逻大坝。河水又冷又湿,卫兵简陋的帐篷看上去很脆弱。他们只吃热饭。让他们感觉更舒服。
“最重要的是,有城市统一指挥,村民也会帮忙。”汾河堤防值守的黄村村民表示,洪水到来后,武警、消防员是机械调度、围堵等救援的主力。政府在做,专家在指导。
外界对山西洪涝灾害的关注从10月6日开始断断续续,此前有媒体抱怨“无人津”。自10月9日“走山西”登上社交媒体热搜以来,各界援助纷至沓来。
10月1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物资运输车辆穿梭在受灾较为严重的新疆和吉山街头。一些来自河南省的车辆上醒目地标有“河南人民不忘恩情”的标语。
不少企业开始捐款,包括腾讯、百度、字节跳动、蚂蚁集团、汾酒集团、鸿星尔克等,民间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中欧校友会是民间势力之一。据介绍,截至10月15日,他们已筹集善款超过90万元。在当地校友组织的配合下,他们采购了61件救灾物资,送往稷山等救灾前线。
还应该看到,山西的灾害实际上是暴雨、洪水、地质灾害、降温霜冻灾害的叠加灾害。在救人、保家的同时,不为社会广泛知晓的山西文物很容易被忽视。山西是“中国古建筑宝库”,也是全国保护文物数量最多的省份。如今,这些代表中华文化历史根源的古建筑也急需抢救。
现在身处灾区的山西当地人其实没有太多的想法一是水退了就回家,二是土地被毁后从头开始。耕种土地的农民、家园被毁的人们、救援人员、文物保护者……大家最期待的就是天气快点放晴。冬天即将来临,一切都变得紧迫起来。
洪灾中的山西人水退了赶紧回家,地毁了从头再来这样的题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想知道关于更多山西洪水气候这样的相关内容,可以持续关注并收藏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