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主要详细介绍“三峡库区水位超防洪水位近2米”意味什么?张博庭释疑的题和一些六盘水大龙滩天气预报15天相关的话题,希望对大家是有所帮助的!
“受近期强降雨影响,三峡库区水位持续上涨,目前库区水位接近147米,超出防洪极限近2米。”6月21日,央视财经的一篇报道引起网络关注。由于近期长江流域多条支流、站位洪水超过警戒水位及以上,有网友对三峡水位超防洪线近2米表示担忧这是否意味着水库不安全?
不是这种情况。“洪水极限水位是水库具有最大防洪能力的标志。这与警报水位的概念完全不同,警报水位一旦超过就会有洪水的危险。”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廷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解释道。所谓洪水极限水位,实际上就是水库具有最大防洪能力的水位。
通俗地说,在非汛期,水库保持高水位,实现供水、发电、灌溉等功能。但在汛期到来之前,必须将水库水位降至防洪极限水位,释放库容,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水。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相应库容393亿立方米。汛期防洪极限水位14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从6月21日报告中报告的“近147米”水库水位到175米水位之间,尚有超过200亿立方米的防洪蓄水空间。
三峡水库水位下降迎接汛期
张博庭介绍,过去,由于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人们的长期天气预报不太准确。因此,为保证水库的防洪功能充分发挥,一般要求水库在汛期以最大防洪库容的限洪水位运行。
据三峡集团此前发布的消息,2019年12月,三峡水库启动前期减洪工作,初始水位17479米。今年6月8日17时,长江主汛期前夕,三峡大坝上游水位已降至海拔——米、14499米的防洪极限水位,提前腾出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1550多个西湖。防洪蓄水能力。三峡水库自此进入防洪调度阶段。
上述消息称,“根据相关调度规定,三峡水库汛期水位原则上控制在145米防洪界限水位,确保充足的防洪库容。”长江上游来水可能对中下游安全构成威胁,三峡水库将利用提前腾出的防洪库容,在水库内蓄洪;洪水退去后,在确保下游安全和库岸稳定的前提下,三峡水库将逐步将水位降至145米,再次释放防洪库容,应对下一次可能出现的洪水危机。
包括三峡水库在内,据水利部消息,截至6月8日17时,纳入联合调度的控制性水库群累计腾出防洪库容约560亿立方米,部分水库仍有217亿立方米低于洪水极限水位。可调蓄洪量米,40座控制水库总库容777亿立方米,可调节蓄洪。
长江水利委员会6月22日召开会议,要求加强控制性水库调度管理,科学调度三峡、丹江口等水库,及时拦洪错峰,确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三峡水电站
多年来,我国水库汛期调度基本采用固定时间、固定洪水极限水位的调度方式。考虑到上游水库、发电、航运、防洪等联合调度等因素,张博廷建议,将目前固定、静态的防洪限水位改为动态指标会更加科学。
张博庭告诉澎湃新闻,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长期天气预报已经相当准确。此外,我国各流域还修建了多座梯级水库。单个水库的防洪效果并不总是必须最大化。“每年汛期,三峡水库水位每上涨一米,预计可增加约5亿千瓦时的电量。更重要的是,在严重干旱的年份,保持洪水限水水位还可能造成巨大的水资源损失,例如“我国三峡、龙潭等大型水库因秋季严重干旱出现蓄水不足的题,影响整个枯季供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采用了更加科学的动态洪水限水位。“我们不再追求单个水库在汛期必须将水位降低到防洪水位,而是根据水情预测和水库综合防洪能力,实施动态防洪水位管理。“梯级水库群。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的水资源效益。”
“三峡库区水位超防洪水位近2米”意味什么?张博庭释疑和六盘水大龙滩天气预报15天的话题就聊到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