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发挥气象防灾减灾作用——访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

 admin   2025-02-28 02:30   19 人阅读  0 条评论

关于不少流传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发挥气象防灾减灾作用——访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和关于天气的自然规律的题,很多人都议论纷纷,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标题认识认识自然规律发挥气象防灾减灾作用——专访中国气象局局长刘亚明新华社编辑高靖3月今年23日是第59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太阳、地和天气”。当日,中国气象局举行启动仪式,2019年世界气象日开放活动在全国同步启动,邀请公众走进气象部门,享受一场气象科普盛宴。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有何意义?中国气象局局长刘亚明表示,今年的主题旨在凸显太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呼吁关注气候变化、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等,推动政府和公众要深刻认识和认识自然规律,科学防治。极端天气气候风险、积极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理念。她解释说,太阳一直是地上天气、气候和生命背后的驱动力。太阳与地的距离约为15亿公里。适当的距离可以让地保留由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外层大气以及富含地表水的水圈,适合生命繁衍生息。太阳是地气候系统最基本的能源,也是空间天气扰动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的变化影响大气的运动,也带来地温差、四季更替的变化。中国古代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形成了关于气候、季节、物候等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人类通过自然现象认识天气的规律,并顺应天气采取趋利避害。这种做法自古以来就存在。刘亚明表示,如今,人们对太阳、地、天气的科学认识日益加深。全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显着提升,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在中国,风云三号D、风云二号H和风云四号A已加入中国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家族,使8颗气象卫星能够提供天气概况;200多个新一代气象雷达连续运行,实现气象数据可扫描、可传输;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超过1万个,陆地空间分辨率从平均71公里降低到30公里。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我国正在积极发展智能电网预测。“2018年,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7%,暴雨预警准确率提高到88%,台风路径预报水平全领先,天气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864%,气象服务满意度首次突破90分。”她说。当前,全变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不到200年的时间里,全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这导致冰川融化、海洋变暖、海平面上升,进而导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越来越频繁。刘亚明表示,面对全变暖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挑战,我们要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监测基础能力、预报核心技术能力、信息有效覆盖能力、科学风险防范能力,充分发挥气象防范能力。减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要坚持趋利避害并重,拓展适应气候变化服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新领域,科学开发气候资源,服务绿色发展。同时,要加强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推动智慧气象服务转型发展,提供更加智能、精准、互动、普惠的气象服务;要积极参与全气象治理,开展全监测和全预报。和全服务,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气象发展合作,在人类社会重大气象灾害防范和应对中承担大国责任;继续加大气象科普力度,增强公众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

关于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发挥气象防灾减灾作用——访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和关于天气的自然规律的详细内容已解完毕,记得持续关注本站。

本文地址:http://www.0597tb.com/post/40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