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伙伴们都想知道一些关于42家风电企业2023年中报盘点近6成公司净利增长,整机、零部件厂商上演“冰与火”和疫情找到机遇的企业的题,今天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解说一下。
随着风电机组装机容量的增加以及整机“价格战”的日益激烈,风电企业的业绩正在上演一曲“冰与火之歌”。
近日,A股中报已告一段落。据财经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42家风电上市公司合计贡献营收184788亿元,实现净利润25909亿元;其中,近60%的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叶片、铸塔等零部件企业表现良好,但“冷热利润不对等”的情况依然存在。
多家风电整机企业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风电成为唯一一家由盈转亏的企业。风电开发商盈利能力也面临压力,一半企业净利润较上年“缩水”。
从财务指标看,19家风电企业毛利率水平同比提升,占比近半,主要为塔筒、铸件等零部件企业;27家公司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占比超过6家,近半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增加;26家风电企业研发经费同比增加,占比超过60%。机械企业普遍加大研发投入,应对平价时代风电机组的大型化。成本降低压力等挑战。
此外,在对投资者的回报方面,已有5家风电公司启动了中期分红计划,合计计划现金分红456亿元。其中,有3只为今年上市的新股。从每股派发现金金额来看,风电紧固件“小巨人”飞沃科技最为“大手笔”,拟每10股派发现金8元,现金分红金额为429.499万元。元,占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92%。
近70%零部件企业利润增长,铸件、叶片“冷热不均”
从需求端来看,2022年海上和陆上风电机组招标价格将继续下跌,加上疫情影响,新增风电装机预计并不紧迫。不过,风电招标依然火热,不少机构预测2023年将成为风电机组交付的元年。太平洋证券预计,2022年的高额招标将为2023年风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元证券预测,随着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每瓦成本有望下降促进风电持续增长。
进入2023年,风电新增装机将回升。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风电装机容量约为39亿千瓦,同比增长137%。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299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2189万千瓦,海上风电110万千瓦。
下游需求的增加,加上钢材、生铁、玻纤等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为产业链中上游零部件制造商打开了利润空间。具有产能优势的龙头企业受益明显,多家零部件企业交出产品。出色的成绩单。
从营收来看,27家零部件企业中有16家实现同比增长,海缆和叶片厂商营收规模稳居“第一梯队”。其中,海缆企业中天科技实现营收20143亿元,风电叶片头制造商中材科技、时代新材也实现营收超过50亿元。
从收入增速来看,叶片和塔架制造商天顺风能、输配电设备制造商明阳电气、桩基、塔架等海上风电设备制造商海利风电位列前茅。前三名。同比分别增加11101人、6477人、5967人。
九洲集团、双亿科技、吉鑫科技营收下降较为明显,2008年、2011年、2011年同比分别下降2254%。其中,吉鑫科技主要生产750KW-12MW风电机组轮毂、底座、轴、轴承座等系列产品。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风电铸件425万吨,同比下降245%,铸件主营业务收入444亿元,同比下降276%去年期间。
对于上半年经营情况,吉芯科技表示,2023年海外业务实际出货量较预测减少20%左右。国内项目开工情况也低于去年招标情况,国内客户库存居高不下。因此,2023年无论是国内外,行业都呈现出去库存的特点。另外,由于国内产能超过需求,国内市场出现量价齐跌的局面。虽然二季度因需求不足导致原材料价格下跌,但不少客户在5、6月进行了二次议价,市场成本压力依然很大。
从利润看,18家零部件企业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超过60%。去年同期,仅有9家企业利润正增长;15家公司毛利率同比增长,且增幅显着。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铸造和塔器行业。例如铸造企业日月股份毛利率为2157,比上年增长121个百分点;铁塔制造商大金重工的毛利率为2396,比上年增长1132个百分点。
盈利最多的公司是中天科技、中材科技、东方电缆,净利润分别为1954亿元、1392亿元、617亿元。其中,去年同期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中材科技,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621。但从业务板块来看,其刀片业务表现良好。报告期内,中材科技累计销售叶片96GW,同比增加23GW。风电叶片业务毛利率增至172,同比提升113个百分点。
从净利润增速来看,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一倍的公司有3家,分别是风电铸件供应商日月股份、塔筒叶片制造商天顺风能、风电机组油烟机制造商双亿科技。
其中,日月股份净利润大幅增长得益于产能释放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在半年度业绩增长公告中,公司表示代工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销量的增加;公司焦改电、砂改铁技改项目持续推进,能源成本、造型成本持续改善;同时,公司精加工产能增加,自加工产品增多,精加工利润逐步内移。产能方面,截至2023年上半年,日月股份已形成年产70万吨的铸件产能,成为全风电铸件和注塑机铸件的主要供应商。
此外,9家风电零部件企业净利润出现下滑,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宁波动力。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1亿元,同比减少9485元。对于业绩变化,宁波动力表示,一方面,公司去年同期收到司法机关执行款及涉案款项348亿元;另一方面,受市场因素影响,公司部分产品销售价格下跌。
风电设备制造商业绩“低迷”,海外市场成亮点
尽管上半年风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零部件原材料价格下降,但随着风电行业进入平价时代,风电机组整机报价再创新高。
华创证券研报显示,今年1-6月,三一、远景、明阳陆地风电机组招标价格最低,分别为1426元/千瓦、1440元/千瓦、1507元/千瓦;车、韵达海芬机组中标最低价,分别为2920元/千瓦、3084元/千瓦、3247元/千瓦。2022年,陆上风电机组中标价格为1597元/千瓦,比2021年的1872元/千瓦下降147元;海上风电机组中标价为3513元/千瓦,比2021年的3940元/千瓦下降108元。
行业平价压力逐渐转嫁给企业。从营收来看,处于“第一梯队”的金风科技和明阳智能营收均超过百亿元。其中,金风科技实现营收19.001亿元,同比增长1403。也是五家主要风机制造商中营收增速最高的公司。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金风科技风机及零部件销售收入12.741亿元,同比增长1765,占公司营收的6705;对外销售机组容量达到578,370MW,同比增加4,155。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其风扇及零部件销售毛利率仅为364,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95个百分点。
“海丰领头羊”明阳智能上半年营收呈现明显下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0559亿元,同比减少2584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54亿元,同比减少7306元。
对此,明阳智能表示,主要是由于风机价格下降以及海上风机交付规模下降所致。据披露,上半年,公司实现风电机组对外销售345GW,同比减少5287台。对应的风电机组及相关配件销售额为9449亿元,同比-同比下降2864。风电机组及相关配件销售毛利率1425,同比下降352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明阳智能风电机组新增订单758GW,同比减少5936台。不过,该公司也表示,二季度海上风电销量较上季度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海上现场验收条件改善和建设进度加快。该公司海上风机出货量较一季度有所增长。
韵达股份是另一家实现营收正增长的公司。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035亿元,同比增长382。期内,公司风机销售收入635亿元;新增风电机组订单突破938MW,同比增加13539台,新订单和在手订单双双创历史新高;对外销售容量340GW,同比增加3,496。
从盈利能力来看,上半年五家主要整机制造商毛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金风科技以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51亿元排名第一,三一重能成为唯一一家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增幅为238%。
对于上半年经营情况,三一重能表示,公司新增订单规模和现有订单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新订单835GW。截至2023年6月,手头订单量为1,631GW。625MW、67MW机型成为公司新增订单主力机型;新能源电站发电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转让给龙汇冷溪山新能源等3家公司,项目容量250MW,取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现有风电场4,116MW,在建风电场7,071MW。
上半年,唯一出现亏损的整机企业是风电。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减少36368元。对于业绩下滑,电风发电解释称,主要是由于海工产品销售收入和毛利率同比下降幅度较大、投资收益同比下降所致。年,减值准备和利息支出增加。报告期内,风电新增订单1,496MW,同比减少5,65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在手订单94,385MW,同比减少434。
近日,金风科技在机构调查中表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公开招标市场新增招标量473GW,较去年同期下降75%。在国内价格“跳水”、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风机制造商正在加速“走出去”。
据全风能理事会预计,未来五年全将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30GW,从2022年的88GW增长到2027年的355GW,2022年至2027年年均增长率为18%。风电企业也在深化海外市场布局。
金风科技半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风机装机量已遍布全六大洲,其中北美、大洋洲、亚洲和南美洲装机量已超过1GW。公司海外在手订单量为460097MW。韵达股份半年报显示,公司海外市场新增订单105GW,同比增加41,273份。
今年4月,明阳智能与巴西塞阿拉州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5月,明阳智能签约菲律宾最大装机风电项目。明阳智能与巴西塞阿拉州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电气在半年报中还表示,公司已初步制定海外产品规划、市场路径等,努力拓展海外业务。
除了风电整机厂商业绩承压外,下游风电运营也出现了“冷热不均”的表现。据不完全统计,涉足风电开发的10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4家企业毛利率同比增长。
盈利最多的公司是龙源电力,上半年实现营收19852亿元,同比下降8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958亿元,同比增长1445%。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新投产项目36个,控制装机容量5154MW,其中风电项目4个,控制装机容量1252MW,风电发电量331084万兆瓦时。同比增加957个。
净利润降幅最大的是浙江新能,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98亿元,同比减少5705元。但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公司水电项目来水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以及非经常性损益影响所致。
超60%企业研发费用增加,5家企业公布中期分红方案
近年来,随着“抢装风潮”的消退,风电企业盈利能力面临挑战。加之风电规模化发展,倒逼风电产业链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全方位创新,用技术带动产业链成本降低。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
在研发投入方面,上半年,26家风电产业链企业研发费用较上年有所增加,占比619%。金风科技和中天科技的研发费用较高,分别为792亿元和782亿元。三一重工、希望电气、电力风电的研发费用率较高,分别为1106、791、664。
其中,金风科技研发费用率为336,同比上升0.34个百分点。该公司表示,
报告期内,针对国内内陆市场,基于GWHV11的产品开发经验,金风科技已完成GWHV1214款车型的开发并全部上市,覆盖国内内陆市场两大细分市场中低风速和中高风速。GWHV12系列机型已进入批量交付阶段,成为金风科技的主要交付机型。
面向国内海上南方市场,金风科技已完成GWHV20五款型号的开发。风电机组核心部件、GWH252-160MW关键部件主轴轴承实现国产化
本篇文章介绍42家风电企业2023年中报盘点近6成公司净利增长,整机、零部件厂商上演“冰与火”,以及一些疫情找到机遇的企业对应的知识点就解完了,希望对各位网友能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