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是否结束了?接下来如何防控?最新回应!

 admin   2025-03-28 02:30   28 人阅读  0 条评论

小伙伴都是想知道一些关于新冠疫情是否结束了?接下来如何防控?最新回应!和当前疫情情况最新全国的相关话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5月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COVID-19疫情不再构成“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防控工作。

国家卫健委继续落实“乙类、乙类”各项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部副部长米锋在会上表示,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类管理”措施,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同时,便利群众生产生活。

米锋指出,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COVID-19疫情不再构成“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COVID-19疫情作为全健康威胁的结束。各国必须从紧急模式过渡到COVID-19大流行与其他传染病一起管理,工作不能停止。

他强调,当前,新型冠状病仍在变异,国内疫情总体处于零星散发状态,疾病危害依然存在。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落实各项“乙类、乙类管理”措施,在便利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保障群众健康。

米锋表示,要继续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有效掌握病变异情况和疫情发生发展,增强医疗资源储备,提高临床救治能力。要继续加强学校、养老机构、社会院等重点场所人员健康监测。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梁万年结束“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

国家卫健委应对疫情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新型冠状病疫情的结束,也不意味着危害的结束。疫情已经完全消失。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新冠病疫情放任不管,而是表明以人类目前的能力,这种危害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我们必须继续做好相关疫情防控工作,保护人民健康。健康和生命安全。

梁万年表示,要继续坚持必要的防控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监测新型冠状病变异情况和疫情发生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强化监测能力,合理布置监测哨点,做好预警和风险分析。

二是继续加强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新冠病疫苗对于预防重症、预防死亡,乃至更有效地防控疫情蔓延具有重要价值,需要坚持下去。

三是继续加强临床管理和救治能力特别是重症病例救治能力。

四是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加强人员技能培训和物资储备。

五是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公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

五一假期后部分地区疫情或小幅反弹

国家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司副司长刘庆表示,全国发热门诊监测结果显示,“五一”假期部分地区疫情小幅上升。各地医院重症病例没有明显增加,医疗机构诊治正常。订单也没有受到影响。总体来看,国内疫情仍处于零星散发状态,各地医疗服务秩序正常,全国范围内未出现大规模疫情。

专家认为,由于人们接种疫苗和新冠病感染所产生的免疫力随时间衰减的客观规律,今年4月初全国疫情达到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近期开始缓慢回升。这种变化趋势符合预期,也与Omicron病株在全范围内的波动和流行情况类似。

他表示,“五一”假期后,部分地区疫情可能出现小幅反弹,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地方可能会增多,但出现区域性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不大,也不会出现控制不住的情况。短期内。医疗救治和社会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国新型冠状病主要流行株已转变为XBB系列突变株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病研究所研究员陈曹在会上介绍,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增加,我国新冠病主要流行株的构成已发生变化。影响力显着增强。监测数据显示,4月下旬我国输入病例中,XBB系列突变株比例已达975例,与全XBB系列突变株比例基本一致;今年2月以来,XBB系列突变株在本地病例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从2月中旬的02增长到4月下旬的744。同时,BA52、BF7、BA2及其支系合计占比约25%。目前,我国新冠病主要流行株已转变为XBB系列突变株。

XBB系列突变株是Omicron重组突变株。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避能力比早期流行的Omicron突变株更强,是目前全的优势流行株。从目前的监测数据来看,包括XBB在内的流行突变株的致病性与早期Omicron亚支相比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持续监测哨点医院确诊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突变株,特别是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特殊人群突变株,并会同海关部门对境外输入疫情进行监测。突变株。同时,我国建立了多渠道监测预警体系,对发热门诊、哨点医院、重点场所、城市污水等开展疫情监测,一旦发现异常风险信号,当地疾控部门将验证、评估、发出预警、侧面处理。此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协调多部门加强健康教育,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我们也呼吁大家保持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科学对待疫情,不要过度恐慌,不要大意,保持良好的心态。

新型冠状病二次感染如何应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桂强提醒,无论是继发感染,还是新突变株引起的感染,目前临床表现都相似,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无症状。或以轻症为主。一旦感染,不要惊慌,对症治疗,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戴口罩,以避免或减少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密切关注老年人和未接种疫苗、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王贵强表示,对于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要提前行动,及早干预。首先,建议利用社区层面的社区医生或全科医生的力量,以及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建立辖区内老年人和高危人群的台账。其次,此类高危人群一旦发病,要及时跟踪监测,尽早进行抗病治疗。三是重症高危人群感染后,要加强监测。如果出现缺氧等情况,必须及时进行氧疗。一旦出现重症患者,应及时住院或送ICU治疗。

“引起喉咙痛的原因其实有很多。COVID-19和流感都可能引起喉咙痛,很多细菌感染也可能引起喉咙痛,所以必须区别对待。”王桂强说。

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客户端、北京日报客户端整合而成

今天新冠疫情是否结束了?接下来如何防控?最新回应!和当前疫情情况最新全国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了,希望本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0597tb.com/post/6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