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给大家分享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溪水边没泥鳅,泥鳅去哪了?和一些关于下雨后池塘有水吗钓鱼的话题,希望大家喜欢。
每个人的童年总是伴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回想起来会心一笑。
我们都向往童年,因为童年是无忧无虑、快乐的,是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对于我们这些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童年时期没有电视,没有手机。
但我们还是很高兴。昨天我们无意中听到一首儿歌《捉泥鳅》。
我听着不自觉地就流泪了。为什么?因为我老了!我再也感受不到童年的快乐了!
一、抓泥鳅的童年
这首歌成功地勾起了秃头的童年回忆。他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捉泥鳅。
无论是“稻田边、池塘边、小沟边”,都是我们的天堂。只要我们出去玩,肯定会在水边。
我约了几个朋友,穿着短裤拖鞋,拎着家里的小水桶,你们追着我到了水边。
把拖鞋放在岸边,挽起袖子,小心翼翼地走到水边,弯下腰伸出双手,在水边的草丛和泥土里摸索泥鳅。
小孩抓泥鳅时摔倒了
泥鳅有时躲在水边的草丛里,有时躲在水边的泥里。即使它狡猾如狐狸,也逃不出我们的手掌心。
只要你的手碰到了它们滑溜溜的身体,就立即合拢双手,将它们抱在一起,或者将它们扔到岸边。
朋友们,你们在水边挤我,捉泥鳅。偶尔,有人抓到一条大泥鳅,他就会像胜利的斗鸡一样扬起下巴,说“天哪,好大一条,泥鳅之王!泥鳅之王!”,引来我羡慕的目光。同伴.
顿时,有朋友跑到他那里,用手摸了摸,说不定还能碰上一只大的呢。
然而岸边湿滑,他一不小心就滑进了水边的泥潭里。他翻身站起来,擦掉脸上的泥土,再次加入战斗。
你为我抢泥鳅而战
那时我最羡慕的是,哥哥姐姐们拿着一根竹竿、一根鱼线、两个鱼钩、一个芦苇做的浮漂,正在钓泥鳅。
在家里的井边挖一些蚯蚓,搬个小板凳,拎个小桶到水沟里。蚯蚓不做窝,就挂在鱼钩上。
扔进水里,几分钟就可以钓到一条泥鳅。和我们在水里抓的泥鳅相比,它的体型大很多,也省事。
常常吸引很多朋友驻足观看。每当泥鳅上钩时,总会发出许多惊讶的声音。
稻熟了,妈妈和孩子们捉泥鳅
每当我抓到泥鳅回家,我都会请爸爸妈妈帮忙杀泥鳅,因为泥鳅太滑,杀泥鳅是一件很费力的活。
其实,我在杀泥鳅的时候,就已经急得流口水了,想着泥鳅的美味。
泥鳅虽然没有任何调料,只要一点点盐,那就是真正的美味了。
每当妈妈煮泥鳅时,她总是把它吃光。泥鳅卷饼和泥鳅饭太好吃了。
钓到了一条泥鳅
当我不小心停掉这首歌后,我想起了我快乐的童年,心里很感慨。
一转眼,已经快30年了。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老了,但心里却浮现一个题为什么现在泥鳅这么少了?
无论钓鱼,稻田、沟渠、河流,为什么都没有泥鳅呢?
为什么几乎看不到野生泥鳅?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泥鳅是怎样生长的。
煎泥鳅
2、泥鳅是怎样生长的
泥鳅大家都很熟悉,都知道它的美味,但是泥鳅是怎么生长的呢?
1)泥鳅的外观
泥鳅属于泥鳅科,泥鳅属于泥鳅科。身体细长,呈圆柱形,尾柄两侧扁平且薄。
头小,嘴尖,嘴在下面,嘴上有5对胡须,小眼睛,小鳃,鳞片很小,鳞片深入皮肤。
背鳍和尾鳍上也有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一个明显的大黑点。其他鳍呈灰白色和。
泥鳅外观
2)泥鳅分布
泥鳅分布很广,适应性很强。水温的高低对泥鳅的生长影响不大。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泛分布。
小泥鳅是一种小鱼,但它的生长方式已经征服了世界大部分地区。
泥鳅分布
3)泥鳅的习性
泥鳅喜欢白天呆在外面,晚上才出来。它是一种小型底鱼,视力比较差,已经恶化。
泥鳅在水底的活动主要依靠触手和测线,泥鳅依靠触手和测线来感知水底的运动。
泥鳅的耐缺氧能力非常强。除了通过鳃呼吸外,它还可以通过肠道呼吸。
在缺氧的环境中,只要保持土壤湿润,泥鳅就能存活很长时间。这也是泥鳅在池塘没水的时候,钻进泥里逃走的原因。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并不高。
泥鳅在泥里
4)适合泥鳅生长的环境
泥鳅是一种小型底栖鱼类,可以在静水或缓流水中生存。它更喜欢富含腐殖质的水域和浑浊的水域才能生存。
湖泊、河流、池塘、稻田、沟渠、水库等喜中性或酸性粘土。
生活范围很广,可以说只要有水泥,泥鳅就能生存,但它更喜欢有淤泥或腐殖质的水域生存。
河底干涸,泥鳅入泥
5)泥鳅生长的温度
泥鳅对水温要求不高,水温为22-28。
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泥鳅活性明显降低。
当水温低于5或高于35时,它们会潜入泥中并停止移动。
冬季,泥鳅会在泥里挖20-30厘米的洞来过冬。第二年春天,当水温达到10以上时,它们就出来活动。
抓一个大的
6)泥鳅的食物
泥鳅也是杂食性鱼类,什么都吃,包括藻类、浮游生物以及各种水下小动物。
但成年泥鳅更喜欢小型肉食性甲壳动物、昆虫幼虫、水蚯蚓等。
这也是钓泥鳅时蚯蚓非常有效的原因。
别看它小,它什么都吃
7).泥鳅产卵
泥鳅一般需要2年才能达到性成熟。产卵期集中在4月至7月水温19以上时。
泥鳅一年可以产卵多次,产卵的多少取决于泥鳅的大小。泥鳅越大,产卵越多。
泥鳅卵呈圆形,米色,半透明。当水温在20以上时,孵化期为2-4天。
相信看完这篇,大家对泥鳅有了深入的了解。泥鳅的生命力非常强。即使池塘里没有水,它们也能钻进土里,不吃不喝,长期生活。它们等待下一场雨升起,然后钻入地下,重新开始活动,这也是泥鳅从干涸几年的池塘里出来的原因。
现在捉泥鳅的场面已经很少了。
3、谁“谋杀”了泥鳅
那么泥鳅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田边的小溪里到处都没有泥鳅呢?难道他们不愿意成长吗?还是我们把它赶走了?
1)、气候变化
城市里的朋友可能没有注意到,农村地区干旱严重,降雨量越来越少。小时候频繁的大雨已经成为过去。
天气干燥,池塘里的小河已经多年没有一滴水了。即使雨后有水,几天之内就会消失。
降雨量越来越少,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土地逐渐干涸,到处都是水草、鱼虾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气候变化也是泥鳅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干涸的河底
2)、环境污染
绿水青山只存在于偏僻的地方或者山水画里。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走在环境污染的道路上。
环境污染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至少现在还没有。我们只能做好自己,保持环境整洁,对垃圾进行分类,不乱扔垃圾。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环境有很大不同,这也是泥鳅消失的一个原因。
摸泥鳅的场景
3)农药的使用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也是泥鳅消失的一个原因。
但过去农药化肥的使用非常严重,有的甚至是剧。泥鳅、小鱼、小虾很多。为什么现在没有了?秃头认为这只是一个原因。
幸好这只泥鳅没有逃走
4)、电鱼猖獗
每个人都讨厌电鱼,但人们会做任何有益的事情。
携带电鱼机在河里到处走动就能赚。据说,机器一响,就能得到“黄金千两”。
很多人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蜂拥而至”进行贸易,有的人的“职业”是电捕鱼,这也是泥鳅消失的原因之一。
稻田里抓泥鳅
5)。严重钓鱼
由于大量捕捞,泥鳅根本无法生长。绝户网的网眼类似于蚊帐,大小鱼都被带走。
除了绝狐网,还有迷魂阵,被称为鱼类的“坟场”。如果鱼不小心进入了迷魂阵,逃脱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
许多未成年的鱼苗、小鱼、小虾被绝户网和迷魂阵捕获,导致鱼越来越少。
抓泥鳅活动
6)栖息地被破坏
栖息地破坏是指水边硬化,稻田附近的排水沟变成了坚硬的水泥。
无论是城市河流还是乡村河流,很多河流为了绿化目的都进行了硬化处理,硬化后的水面已经不再适合泥鳅生长。
一些河流禁止水草生长,水草经常被收获。没有水生植物,食物减少,泥鳅和部分鱼类的栖息地被破坏,也是减少的一个原因。
由于环境的变化,生命力如此旺盛的泥鳅无法生长,其他一些鱼类更无法生长,甚至濒临灭绝。我希望我们能够真诚地保护我们的环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黄泥鳅很漂亮
总结泥鳅消失了,主要是环境不再适合它们生长,不得不消失。是我们“谋杀”了它。随之消失的不仅仅是泥鳅。秃头小时候养的很多常见的鱼都消失了。
以前有斗鱼、大豆、石斑鱼等多种小鱼(这是当地方言,现在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了)。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他们了。不知道以后他们是否还会再到池塘里去。活下来,我不知道我是否有机会见到他们。
保护环境不是说说而已。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最大的和谐。秃头在这里也呼吁钓友们留下大鱼和小鱼,给鱼儿一个生存的空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也不应该忘记鱼的感情。
这就是光头对于泥鳅消失的理解。错误之处请兄弟们指出,秃头会一一改正。我希望它能激励你。如果觉得有用,可以收藏、点赞、转发了解更多关注账号“秃鱼指挥官”“谢谢大家。”
今天关于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溪水边没泥鳅,泥鳅去哪了?和一些下雨后池塘有水吗钓鱼的相关话题就讲解到这里,欢迎大家收藏订阅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