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上对于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和疫情防疫公众号文章儿童的题大家都有很高的关注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知识。
2023年4月25日是
我国第37次全国“儿童预防工程”
疫苗接种日”
今年的促销主题是
主动接种疫苗,分享健康生活
1.疫苗接种日的由来?
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印发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协调小组,确定每年的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2023年活动主题是“主动接种,共享健康”健康生活。”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的开展,为提高疫苗接种意识、保护儿童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为什么儿童应该接种疫苗
宝宝离开母体后,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各种细菌病的感染。而且婴幼儿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儿童接种疫苗后,可以产生针对相应疾病的抗体,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3、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有什么区别?
免疫计划疫苗又称免费疫苗。它是纳入国家规定的免疫规划的疫苗。婴儿和幼儿出生后必须接种疫苗。免疫计划的疫苗接种是免费的。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型脑炎疫苗、流脑疫苗、甲型肝炎疫苗等。
非免疫计划疫苗又称自费疫苗。是指公民自愿、自费接种的疫苗。
4、哪些情况不适合接种疫苗?
1接种部位出现严重皮炎、湿疹或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治愈后应再次接种。
2、体温超过375的发烧儿童应等到病愈后再接种疫苗,因为发烧是许多急性疾病的早期症状。
3、患有严重心脏病、肝病、肾病、肺结核等疾病的儿童,接种疫苗后存在感染风险,不易接种。
4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等不适合接种疫苗。
5、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易接种疫苗。
6.腹泻儿童不宜接种疫苗,应等到病情痊愈后再接种。
5.接种疫苗后有什么反应?
疫苗是异物。当疫苗注射到体内时,可能会出现某些反应,如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烧。一般来说,不需要治疗。只需要适当休息、多喝水、保暖就可以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就是这样。如果出现严重的全身反应,可以采取对症治疗。如果高烧持续或伴有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6.接种疫苗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产生免疫力?
理论上来说,接种疫苗后12周左右即可产生有效免疫力。具体情况取决于疫苗本身的特性和人体自身的条件。大部分疫苗接种后抗体阳性转化率在95以上,免疫保护率在85以上。
7.成人需要接种疫苗吗?
随着免疫规划不断发展,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和传染病疫苗接种取得重大进展。传染病疫苗的发病年龄有推迟的趋势。成年人如果没有接种疫苗或者在童年时期感染过相应的疾病,就有一定的感染风险,比如麻疹、风疹等。此外,在写字楼等集中办公空间,一定年龄、职业、职业的人群环境也是传染病疫苗的高危人群,如乙肝、流感、肺炎等。另外,新的传染病不断发生,比如当前全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感染,其传染性极强,高致病性。因此,成年人也有必要根据自身环境和疫情防控情况接种疫苗。
上述文章主要是讲解关于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和疫情防疫公众号文章儿童相关题,希望能帮助到广大网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