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跟大家讲解小莉的游记——南京游随记,和疫情之下南京的48小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疫情封锁已三年。疫情缓解后的第一次旅行,原本打算和白老师一起去武汉赏樱花。
杜鹃啼血,樱花如雪。在文人的笔下,这两种花,一种是绚丽美丽的,一种是冷漠凄美的。至于疫情后的旅行计划,我选择去武汉赏樱花。潜意识里,我还是有一种哀悼的感觉在里面。纪念因疫情失去的生命,纪念那些彻夜难眠的日子,纪念难忘的抗疫经历。
致敬就是缅怀,就是告别。
新的冠状病始于武汉。经历了三年的阵痛,当疫情结束,告别武汉阴郁阴郁的日子,迎来新的阳光生活,是不是特别有意义?
但人的算计不如神的算计,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北京等了白老师快一个星期了,他还是没有请年假。原本计划的情侣旅行变成了我的独自旅行。
我背着行李箱,只身从北京出发,前往南京。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六朝古都。历史上,汉民族历经坎坷。在古代,当汉族在北方被异族掠夺、、歼灭时,他们会选择去南京休养生息,然后再复兴。选择这样一个充满悲伤却又充满希望的城市去致敬、去回忆、去安慰、去告别、去开始,非常适合当下的心境。
而且南京也有樱花!鸡鸣寺、玄武湖瀛洲岛的樱花都盛开了。
从北京到南京,高铁需要四个小时。走出地铁,我决定不再看高德地图,回到最原始的找路方式向路人路。老人们不是说路就在眼皮底下吗!现代科技给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但生活中,很多小意外和不确定性却是意想不到惊喜的源泉!
我订的酒店在南京大学校园内。这时,一个背着背包的男孩正好从我身边经过。我真的很想这个题。当我向他打招呼时,原来他是南京大学的学生,而且恰好和他在一个班。路在哪里?
跟着背包伙计,我和他边走边聊天。这位小兄弟来自云南的一个小镇,面对我这样连珠炮般的题,他有点害羞。令人惊讶的是,他已经在南京大学学习一年了,今天是他第一次选择回到广州路口的学校。看看我们的命运吧!进了校门,我向他挥手告别,看着他背着背包略显瘦削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心里默默地祝福他孩子,愿你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南苑会议中心是位于南京大学校园内的校办招待所。一堆灰色的墙体隐藏在校园的绿植之中。楼高五层,屋顶红椽。大堂设有露台。天井中央有一盆形状奇特的迎客松。不是前台工作人员的热情候。我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走进了一座江南园林!房间干净卫生,环境优雅安静。祝你睡个好觉。
早上起来,去玄武湖闲逛。
34、“塘美过西湖,金陵美过后湖”。后湖是玄武湖的前身。它的半径为五英里,分为五块大陆。
瀛州樱花盛开,花瓣随风飘扬,如雪花。
走在樱花雪花间的林间小道上,看见一对老人互相搀扶在面前,欣赏着如画的风景。我心里暖暖的,想起了白老师。将来,当我们老了,我们也可以像这对老夫妻一样,互相依靠,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那将是多么美丽啊!
轻盈的花瓣像阳光下的精灵一样在风中上下飞舞,跃入路边摄影师的镜头,落在打太极老人的肩膀上,装点着湖边的梯田凉亭,留下了图画。桥边美术课上的学生板。此时的瀛州空气中弥漫着浪漫温馨的甜香!
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平静祥和,仿佛三年的疫情从未发生过!南京,南京!您真是一处让人安息心灵、点燃人们希望的风水宝地!
我满心欢喜地登上了开往颐和路的公交车,顺利到达了目的地。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街角的先锋书店。店门口有很多年轻人打卡。我先走了进去,浏览了一下环境。我看到靠窗的摊位非常好。大大的落地窗视野开阔,颐和路的风景一览无遗。我当即决定今天就在这里喝下午茶,先去参观一下颐和路那些典雅的民国建筑。
一条义和路,半部民国史。
颐和府区是在20世纪20年代、1930年代的“首都计划”中兴建的。这些欧式、法式、中式等风格的建筑,分布在以颐和路为中轴线的12个大小不等的区域。或许是为了保护文物,每座府邸的大门都紧闭。只有一枝盛开的三角梅从门墙里探出头来,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道路两旁种满了高大的梧桐树。初春时节,树木长满了绿叶。
路边有一座黄墙黑瓦的小院,门开着。院子里停着两辆电动车,还有一些生活用品。看起来就像一个住宅庭院。门口放着一张竹椅。正好走累了,就坐下来静静欣赏颐和路的风景。
此时,颐和路上行人不多,游客也很少。不时有几辆车驶过,发出车轮沙沙的声音。眼前是一栋洋楼,黑灰色的铁门,亮的外墙。颜色非常鲜艳。一路上,我看到很多外墙都是这种颜色的建筑。应该是南京政府统一维护这些老建筑的外墙。
突然,我觉得颐和路上的旧式建筑有点像民国时期被困在战乱和纷争中的贵妇人。生活所迫,她穿上了统一的衣服,流落街头、餐馆。她眉头低垂,偶尔有风吹起她的外衣,露出隐藏在底下的玲珑身材。
我记得曾经看到一位建筑设计大师说过这样的话建筑是一门活的艺术。生命会有青春美丽的时候,也会有衰老沧桑的日子,但都是人生每个阶段的自然表现,各有各的美丽。无需粉饰,无需掩饰。
一阵悲伤的叹息后,我背起小背包,去找好吃的了!
南京是一座爱吃鸭子的城市。但鸭肉不是我的最爱。到南京的第一天晚上,我就尝试了鸭血粉丝汤。我个人感觉很一般。另一方面,餐厅里卖的小吃是素煎饺。它们的皮很薄,馅料也足够。它们是在适当的温度下油炸的。里面装满了韭菜和鸡蛋粉丝。早春,正是吃韭菜的季节。馅料韭菜味浓郁,搭配酥脆的面包屑。皮肤非常好。
站在义和路口,我正想点击高德搜索附近有什么吃的。抬头一看,街对面有一个醒目的招牌三叶草餐厅。
大食堂?这三个字立刻就吸引了我。从招牌上看,这是一家亲民的餐厅,所以我不再寻找美味的食物,看到什么就吃什么!
当你走进餐厅看一眼,你就会立刻明白为什么这家餐厅的名字叫“大食堂”。大堂左侧,整齐摆放着十几种炒菜,荤素搭配,看上去还不错。两个服务人员拿着勺子,客人想要什么,他们就舀什么。真的就像工作食堂一样!所有的开水和白米饭都是免费提供的。我点了两份荤菜和一份素菜。味道清淡可口。只花了20多块,就吃饱了!许多白发老人前来取走他们的饭盒。这家餐厅确实是一家亲民的餐厅。这种经营方式很适合一些不想做饭的老人。这很棒!
离开三叶草自助餐厅后,我们按照原计划前往先锋书店。
我来得正是时候。整个书店的顾客并不多,落地窗旁边的卡座里还留着两个空位。一切都刚刚好,我很高兴!
手边一杯现磨咖啡和一本书,靠在舒适的卡座靠背上,在咖啡和书香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走出先锋书店,我回头看了一眼颐和路。它已经静静地存在了数百年。人和车来来往往,在时空的交汇中不断变化。
掉头,离开颐和路,出发前往下一个旅游目的地。人世间,事物因缘而聚,因缘而散。颐和路,也许这就是我们的缘分吧!
回到酒店午睡后,我接到了白老师的电话。我深深地、深深地想念她。其实我已经离开十多天了,我很想回家!
立即换,明天早上乘火车回家。
再见,南京!
关于小莉的游记——南京游随记和疫情之下南京的48小时这样的的热门话题讲解完毕,大家是怎么看呢。
发表评论